展覽名稱:龐貝的一天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龐貝考古局
展覽形式:古文明特展
地點: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原全票220元‧神奇樹屋贈票免費》
時間:2006 年 09 月 09 日《
展期至2006年10月29日》 

內容簡介:
        龐貝又譯做龐培,義大利語Pompeii,是一座古羅馬的城市,位於那波利灣的岸邊(北緯40°45',東經14°29'),
        以紀念古羅馬政治及軍事家─龐貝。龐貝於79年8月24日被維蘇威火山爆發時的火山灰覆蓋。

        公元79年08月24日下午,坐落在義大利半島南部的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
        它所噴發出來的毒氣、礫石與岩漿,在一夜間奪走數千人的性命,並掩埋了山腳下的龐貝城與其他村落。
        火山灰如同時空膠囊般,將這座城市的繁華與其居民在毀滅前一刻的驚恐無助,忠實地保存下來。
        當這座遺址在十八世紀首度被發現時,世人無一不被其所保存的古代藝術珍品與日常生活的完整性所震攝。
        這些珍貴文物以及罹難紀錄將在科教館展出,重現龐貝當時的繁華與瞬間的沒落。《節自網路介紹》


           
                                                以上為〝龐貝古城〞影片中之片段

跟同學於科教館開門沒多久就入館
正好趕上十點鐘有一段BBC出版的〝龐貝古城〞影片可看
於是我們先小逛了一下展區,才發現其實這個展覽並不算很大
雖然展出的物品含括很多層面,卻稱不上是一次豐富的展覽
儘管有著如此的感覺,但就可看性來說還是有其價值的。

〝龐貝古城〞是BBC於2004年藉由考古學者的助力還原當時狀況所拍攝的
內容主要敘述公元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那天所發生的歷史性時刻。
整個片長將近五十分鐘,片頭首先讓我們很簡單的大約了解到當時龐貝的社會文化
這座古老的城市靠山臨海,物產豐富。
當時為羅馬的勢力,是個男尊女卑的時代
以奴隸制度為社會文化所以貧富差距也極為懸殊。

當時龐貝居民約有二萬人,據說在這場天災中罹難的人數約莫二千人以上
所以仍然是有著很多的人運用各種方式來逃離了災難
那些沒逃出來的罹難者大都是些上流人士或捨不得拋下自己資產的癡愚之人。
而整個影片最駭人聽聞的地方則在於
原來龐貝城並非在一瞬間整個的被掩埋
而是間接地遭受著火山灰、火山礫、火山氣體和火山碎屑流的襲擊
其中讓我最感不忍得是那些遭受火山灰礫所滅頂的人們
影片中所謂的〝高溫讓腦漿沸騰‧爆炸〞
我想像著當時人們心裡的驚恐與痛苦,終於隱忍不住那滴垂涎欲下的淚水。

除了遭受到活埋、灼燙的恐懼之外,
據悉還有不少原本可以逃離開的人民被火山爆發所排放出的大量毒氣給悶斃。
這類災難景象的場面總是能很輕易地就奪取到我同情的眼淚
這天要拜某個不知名的家長所賜,讓小朋友肆無忌憚的於螢幕前來來回回穿梭
才沒讓我在這樣的公共場所裡哭得太過於激動。

影片結束正好趕上館內的整點導覽時間
經由導覽員重點式的解說之後,
方才自己看得一頭霧水的種種終於都有了合理的答案
這小小的展覽也因此更增添了相當的可看性。

首先,來簡單認識一下龐貝的歷史:

  
   龐貝古城遺址位於義大利那波里(Napolis)東南維蘇威(Vesuvius)火山腳下,
   是兩千多年前古羅馬時代的商業城市遺址。這城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紀,
   當時有一批屬於義大利最古老民族之一的歐西(Oci)族的龐貝(Pompeiana)氏族
   在這裡建立了第一個農業聚落。由於該聚落位於義大利西海岸線上的中點,
   是一處交通的要衝和重要海港,為周圍城邦的必爭之地。

   公元前6世紀,龐貝成為希臘城邦庫美(Cumae)統治下的一個小市。
   到了公元前525 至474年之間被伊特魯里亞人(Etruscan)所佔據。
   其後於公元前5世紀末,又淪為薩姆奈特人(Samnites)屬地。
   公元前310年,羅馬人驅逐了薩姆奈特人,而將龐貝納入羅馬的領土。


在羅馬人的統治下,這個羅馬人的城市曾經繁榮一時,
居住的人口超過20000人,包括自由人、商人、奴隸和少數的貴族。
但是到了公元62年的時候,一場大地震,幾乎將整個城市夷為廢墟。
不過龐貝人很快又重建了他們的家園,恢復了昔日的面貌。
然而,為時不久,龐貝人卻又遭受到了一場更悲慘的大災難。

公元79年8月24日中午,一向被認為已經死亡的維蘇威火山突然又爆發了,
熊熊的火焰夾帶著濃厚的火山灰衝向天空。不一會兒,黑雲蔽天,熾熱的炎漿從山口直向山腳下的龐貝奔流,
所經之處盡成焦土;而天上的火山灰也混和著雨水,頃瀉而下,轉舜間淹沒了整個城市和其中的生靈。
少數眼明腳快奔逃出城的人,也難逃劫難,被四處瀰漫的瓦斯氣毒斃在途中。
在一片黑暗中,隆隆的火山爆發聲,夾雜著閃電,地震和海嘯,持續了三天三夜,
最後一切又歸於平靜;所不同的是雄偉的維蘇威山腳下,再也見不到龐貝城的蹤影。

隨著時間的過往,這座被火山灰湮埋的城市,逐漸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
它靜靜的在維蘇威山腳下5-6公尺深的地下躺了將近1600多年,
直到1709年,那不勒斯當地的貴族開始在這裡挖掘出古物,才又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
不過當時的發掘完全是以獲取古物為目的,因此房屋遺跡才剛清理出來,
就被盜劫一空,壁畫被鋸下,出土的建築物任其坍塌。
這種情形一直到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
那不勒斯國王對龐貝城址作周密而有計劃的發掘之後,才獲得改善,
並且因為對出土文字的仔細研究,證實了他們所發掘的,確實為羅馬時代的龐貝古城。

此後百餘年間,發掘研究陸續進行,獲得大量工藝品、繪畫、雕刻和建築資料。
其間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菲奧雷利(G. Fiorelli)於1963年在龐貝城址的發掘。
由於他把研究目標放在復原龐貝城的本身,運用層位學的概念,逐層仔細發掘,
並保存建築原有的細部特徵,終於揭開了整個建築群的結構布局。
此外,他認為發掘龐貝的目的不只是為博物館找尋藝術品,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過去的生活,
因此他將日常生活的各種東西與精美的藝術品,視為同等的重要,對於遺址中出土的每一件東西都不掉以輕心。
他的這些觀念和作為,對於龐貝古城能相當完整的留存至今日,實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義大利政府和國際上有鑒於龐貝古城遺址是不可多得的人類文化資產,
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發掘、整理和修復。

目前古城遺址四分之三以上已經發掘完畢,顯現出整個城址的規模,
東西長約2600公尺,南北長約1600公尺,周圍建築城牆,並有7座城門。
城中有南北向大街一,東西向大街二,垂直相交,大街之間分隔成小坊。
出土的建築物除了一般住宅、作坊和店鋪之外,
還有市政廣場、神廟、會堂、體育場、角鬥場、澡堂、旅館、妓院等公共建築。
一般住宅由門房、院落、大廳、臥室和廚房所組成,有一定的特色。
整個城市的布局,包括商業區、住宅區、市政廣場和神廟區,以及城外的別墅,
相當完整的反映出當時羅馬城市各方面的生活狀況。

因為其豐富多彩的內涵,義大利政府將龐貝古城遺址列為國家級的古蹟,由文化部掌管。
由於整個遺址的發掘工作還在進行當中,只開放部份區域給民眾和觀光客參觀。
目前龐貝古城遺址基本上是採取殘跡保存和展示的方示,
也就是說從遺址中出土的建築物和其中的配置,都儘可能不作復原,而保存其毀壞時的樣子。
這樣不但可以使觀眾產生身歷其境的感受,領略到當時大災難發生時的情景,
而且也可避免因不當的修復所造成的進一步破壞。

以上節自網路搜尋的資料
 

         據說當時的龐貝住屋中間都會挖一方淺井(左圖)
         用以承接天降之甘霖,以作為日常用水
         淺井中會配以簡單管道將水引至某處儲存使用。
         權貴之家還會在井中間豎立一座雕像
         或神祇、或藝術、甚或是主人自己的塑像。

                   
                                     公共澡堂


此外,另一個教人驚訝的地方在於
當時的公共澡堂已經發展到使用圓形屋頂來避免蒸氣凝結成的水氣滴落
而且一般澡堂裡還會分別設有,冷水、熱水、及溫水三種池
真是跟我們現今的生活形態相距不遠啊
實難想像今昔可是有著近兩千年的光陰流逝呢!?

從影片中我們還知道,當時有種生意叫做〝買尿〞
因為他們相信尿液中的酸性可溶解掉髒污
所以洗衣坊的老闆就要到處收集尿液以利為生
當然,洗衣的工作皆由奴隸擔當
據說,女奴還得做包括陪主人睡覺的工作...

龐貝的信仰與藝術方面都承接著古希臘與古羅馬之間兩樣種的領域
當時的人民會依據不同的身份或職業來供奉不同的神祇
而所信奉的神祇多也以古希臘神話中的偉大神像為尊
最常見的有戰神雅典娜、酒神戴歐尼、火神伏爾岡、信使之神默丘利、海神尼普頓,等。
有趣的是,根據導覽員的解說
當時的人民對於供奉在神龕上的神祇並無特定的膜拜時間
一年當中唯有一天是非常特別,一定要予以祭拜的
這天不是該神的生日或任何重大慶典,
據說只要是房子裡的男主人生日當天就一定要拜
而且,還會把神像請下來為其備一副碗筷同桌用餐。
表示跟神祇的感情交情很熟稔熱絡。



難得的是,遠在西元初期的龐貝大城裡
馬賽克磚早已然是他們美化住屋的一大藝術
有些人家的門口地面上也會用馬賽克地磚砌成犬圖
來用以象徵警惕宵小〝內有惡犬〞之意。

          


貧富差異極大的龐貝社會體系中,他們所使用的錢幣分為金、銀、銅三種
幣面上的圖案並無嚴格限制,有些大戶權貴還會刻上自己的肖像
不過,對於當時平凡如你我的老百姓來說,這一生或許只能夠摸得到銅錢。
金、銀貨幣乃是權貴上流人家所使用的幣值。
有趣的是,展覽現場有幾枚金幣裡明顯的參雜了一些雜質
導覽員幽默的戲稱,當時的龐貝城裡早已經有所謂的黑心錢幣在流通啦!

另外很可惜的是這次特展是嚴禁拍照的
因此我也只能竭盡所能的從網路上搜尋幾張相關照片來珍藏此行的記憶
卻怎樣都找不到當時龐貝城裡所使用的家具或飾物
因為想說明的是,經由導覽員的解說
我們才發現當時的家具中很巧妙的一項概念
舉凡他們的桌腳、椅腳、飾臺等等
在立足之處所雕刻的均是用以獸腳鳥頭的奇異怪獸雕像
大多數人都會很自然的將之解讀為神話中的神獸像
其實不然,那只是當時人民所存在的一個〝天地〞之概念罷了。

     
                           競技                                                                               演藝廳

娛樂方面,競技場的格鬥應該算是當時極為盛行的活動之一吧
在龐貝的律法上,奴隸和罪犯被迫彼此打鬥成為格鬥士
他們有時也會被迫和獅子、熊等野生動物對打
龐貝人認為這種運動很有趣,幾乎是人人皆會前往觀賞的重大活動
一個可容納將近二萬人的競技場可說是足以讓全城的人一起觀戰了。
嗯,這樣的活動處於文明社會的我們真是太過於野蠻暴力了,不敢茍同。

另外一方採半圓型建築的演藝廳面積則小了很多,
約可容納幾千人,戲劇、演說等均於此處發表。

當然,這兩個地方展區是沒有也無法展出的
但依稀記得是有展出格鬥士相關物品吧!
若要了解龐貝時期文化,競技場和格鬥士是不能或缺的吧,我想!

             
     好像是象徵豐收的酒神戴歐尼
     由地底下挖掘出來,再予以細心拼湊
     這幅壁畫雖無法完整,
     卻也足以看出其手繪之巧,藝術之美。


                   
                                 裝酒或穀物的容器


酒神戴歐尼頭頂葡萄藤光環,象徵著農事上的豐收
龐貝的作物多以葡萄、小麥為主,所以他們又盛產葡萄酒和麵包為主食。
偶爾,他們還會在葡萄酒裡加香料一起飲用。

當時裝酒和穀物的容器底部為尖的,開口有大小之分來用於不同用途
瓶口大的是裝穀物的;反之為葡萄酒之容器。
因為臨海,所以都是藉由船隻輸送物品到其他城市販售
而作成尖形的底部主要是使其能方便於海面上船隻的運送,減低互相碰撞造成的損失。

若要談起龐貝的藝術,承襲古羅馬以及希臘的文化影響
不論雕塑或繪畫上大都是足以反應時事或者神話中的神祇為題
也常見立於門前的石柱上有著前後兩頭的雙面雕像,一般稱之為守護的門神。
其實它有著另一層不同的含意──回顧過去‧瞻望未來──。

整個展覽最足以讓人動容的莫過於那幾個罹難者與動物的塑像
據影片描述,當時有些人於熔岩的高熱中猝死
有些人則是吸入火山排出的毒氣與火山石礫而慢慢死去
被淹埋在火山灰石中的屍體經過一千多年的年歲風化實難完整保留
所以我們在展區內所見到的塑像為專家們運用還原技術來灌模而成的。



         

垂死前的掙扎與痛苦,怎能教人不為之觸目驚心呢!?
中間圖畫裡的塑像看得出因為吸入火山排放出的毒氣而掩鼻口痛苦致死
右手邊的塑像則被學者證實為一位孕婦之遺骸

天災、人禍,生命其實不就是這麼一回事
因為生命總是不盡完美,所以我們更應該快樂的活著
也因為生命總是如此無常,所以我們更加要珍惜所處的每一分每一秒。

以上圖片均由網路搜尋得來,無法一一標明出處尚請見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