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微光中的孩子
原書名:Twilight Children
作者:Torey L. Hayden【桃莉‧海頓】
譯者:林妏珆
ISBN:9574512142
出版日期:2005 年 07 月 01 日
出版:新苗文化─桃莉‧海頓經典集

             可愛甜心德雷克,外表看起來溫和又女性化,活潑、熱情、快樂,極受同學及師長的喜愛。
             雖然他不曾開口說過話,但幼稚園的小朋友仍與他熱切互動。
             德雷克最要好的「朋友」是一隻與他差不多高的老虎玩偶,
             他堅持要老師為它準備上課用具,專屬點心,唱遊課和它一同共舞,連上廁所都要帶著它。

       德雷克的媽媽表示,德雷克在家裡會開口說話。只是,除了媽媽之外,沒有人聽過德雷克說話。
              專橫的祖父命令桃莉「治好」小男孩的問題。
              一開始,桃莉覺得德雷克的病徵是「選擇性不語症」,努力的找尋他不語的背後原因,卻苦尋不出方向。
              直到德雷克的媽媽爆出了令人驚愕的內幕,桃莉才如夢初醒,但緊隨而來的問題卻更棘手。

       在治療德雷克的同時,桃莉還在醫院的請求下,接了另一個案子──卡珊德拉。
              卡珊德拉在六歲時被父親綁架,
              二年後,在距離三個州遠的地方被發現,飢餓、骯髒、在垃圾筒裡翻找食物。
              沒有人知道她被綁架的那兩年發生了什麼事,因為她絕口不提。
              桃莉想盡辦法誘導她,卻每每換來她極端憤怒又暴力的行為。
              卡珊德拉極愛編造謊言與性指控,性格兩極,前一分鐘所指控的事情,下一分鐘便忘得一乾二淨。
              她似乎扮演著很多角色,桃莉覺得她有多重人格問題,只是,這一切問題的源點,都在被綁架的那兩年。
              那兩年,卡珊德拉到底經歷了什麼際遇?
              短短兩年,為何這個聰明、優秀的女孩,會變成難以馴服的惡魔?(節自網路書介)

〝微光中的孩子〞他們依靠著一點點的微弱光線戰戰兢兢地活著
卡珊德拉易怒又暴力的行為與說謊成性的態度無不讓每個跟她接觸過的人頭大無力
在孩子這些負面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許多故事
桃莉的耐心與恆心、那份不放棄的熱情與堅持
終將卡珊德拉〝受傷害的地方〞小心翼翼地療癒了。

            如果我們一直把某件事當作一個大秘密藏在心裡
            首先,我們就要在頭腦裡安排一個特殊的位置來保留它。這就是〝受傷害的地方〞。
            那裡塞滿了不可告人的秘密。通常都不是好事,都是些恐怖的事情。
            當妳開始製造一個受傷害的地方,並把它鎖起來的時候,妳會覺得已經把它隔離在一邊了。
            事實上,這個受傷害的地方很奇怪,跟妳預料的相反。
            它好像一個冰箱,讓妳放進去的每件事都保持新鮮,好像才剛發生一樣。
            所以如果妳偶爾撞開了那扇門,探看著裡面收藏的秘密時,這些事會再次嚴重地傷害妳。

            發生在妳身上的事就是單純地發生了。
            不是因為妳是壞人才發生在妳身上,也不會因為發生了這樣的事使妳變成壞人。
            它已經發生了,現在要做個了斷。
            是打開通往妳受傷害地方的那扇門的時候了,把裡面的雜物清理一下。
            不是把它們全部丟棄,因為它們也是妳的回憶之一,是構成『妳』的一部份。
            但是需要讓它們成為『正常』的回憶。
            談論它們,直到妳受傷害的地方不再藏著恐懼的新傷痕;
            談論它們,直到妳覺得它們卑微瑣碎。
            這時,它們就變成了一個正常的回憶,像妳生活中的其他記憶一樣。(節自書)

人們常說:找個人說說話會比一個人悶著還好。或許就是如此的吧!
我們總是會把讓我痛苦或難堪的記憶下意識地封鎖起來
不讓他人知道、也不許自己去觸碰。
久了,那些記憶仍然還在,並沒有因為時光的流逝而消失。
回首時,也才驚覺到那份強烈的感覺也絲毫未減
卻因為這層記憶讓我們的人生走上了許多的叉路苦尋不到我們所要的生活。
〝說出來〞,找個可以信任的人、肯耐心傾聽的人、願一同分擔的人。
很多人生中遇到的傷害與痛苦原就不是自己所能控制與選擇的
尤其對於一個成長中懵懂無知的孩子來說,歷經的一切對其一生的影響更勝一切
其實,父母也該學習傾聽與諒解。
讓孩子成長過程中能處在光亮耀眼的陽光之下快樂的長大。

另外書中四歲德雷克的不語情況
卻是因為父母私己的懦弱所造成的無心傷害,真的很令人悲哀。
往往父母自私的想望,卻造成對孩子的無心傷害
所謂〝一念之間舉足輕重〞,父母對自我的表現與對問題的決定權衡之處理
怎能不多加思考與斟酌再三呢!?
畢竟,一步錯‧步步錯。
有些造成的傷害是再也無法彌補回來的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