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網路轉載】三歲前就是要玩--遊戲是幼兒最自然的學習

遊戲是孩子體育啓蒙的第一課,遊戲可使孩子聰明伶俐、身體健康。
遊戲的目的不僅在於增強體力,使孩子們的四肢得以均衡使用,
從而有效地彌補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因爲單一的活動對大腦的不均衡刺激,促使大腦發育。
尤其是在嬰幼兒快速生長時期就更爲有利,將使孩子終身受益。

嬰幼兒遊戲的選擇:  

一、 娛樂性、趣味性、模仿性強的遊戲。
培養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激發經常鍛煉的積極性、養成體育衛生習慣。
可選擇模仿各種動物行走的遊戲,如兔跳、螃蟹行、蚯蚓爬、狗跑、鴨步。  

二、適合此年齡段孩子身心特點的遊戲。
嬰幼兒大腦皮層中興奮過程佔優勢,並易於擴散和轉移,情緒波動大,心理狀態不穩定。
如貪玩、好動、注意力及易分散、理解能力差,
因此,應選擇動作簡單、節奏明顯和說、唱、領、動相結合的遊戲。 
 

三、集體性遊戲。
嬰幼兒從整天圍著家長或阿姨轉逐漸發展到對同齡兒童表現出強烈的興趣,
集體性遊戲可促使他們要考慮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學會如何更好地與同伴協作。
可選擇傳遞球遊戲、接力遊戲、追逐遊戲、攻防遊戲等。 
 

四、選擇多種器官共同作用、共同完成的身體活動遊戲。   
1—6歲是幼兒感覺運動發展的最佳時期,
此時有目的、有計劃的發展幼兒的感覺和運動,不僅對大腦是良好的刺激,
以提高大腦對全身各器官系統的支配能力,還能促進運動神經的發展。
其中: 
 

1—3歲
可選擇眼、手協調的遊戲

如投水平目標、投垂直目標、手指體操、捏橡皮泥等;
眼、腳協調的遊戲,
如踢定點球、踢滾動球、踢球打目標等;
聽覺遊戲
對語言、音樂等刺激作出反應等;
本體感覺遊戲,
如側滾、馱物爬、兩腿兩足夾物走、拍球等。  

3─6歲
可選擇身體協調性、柔韌性的遊戲,
如各種曲線跑、各種躲閃遊戲、跳皮筋、伸展性體操等;
平衡性遊戲,
如單足站立、在低平衡木上走、學騎自行車等;
彈跳性遊戲,
如跳起摸高、腳猜拳、跳房子、跳繩等。


身體活動遊戲中的注意事項:
◎在老師或父母的指導下進行。
◎遊戲前做一些適應性的準備活動。
◎掌握並及時調節活動量,避免過度疲勞。
◎注意安全,選擇平整鬆軟的場地進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瑪莉 的頭像
    瑪莉

    瑪莉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