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子作家/洪蘭教授
假日有許多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的綠地上玩耍,
遠望去真是一幅溫馨的親子遊樂圖,但是走近時,感覺就不對了,
耳朵裡聽到的都是「不要跑,小心摔跤」、「不要玩水,會把衣服弄髒」
「不要弄螞蟻,小心牠咬你的手」、「不要……」
幾乎全是抑制孩子活動的指令,令人十分不解。
其實,衣服髒了,洗一洗就乾淨了,
孩子本來就應該穿耐髒耐洗的衣服,遊戲才會盡興;
摔跤了,爬起來就是,沒什麼關係;
被蟲子咬了,下次就會小心,而且不見得每個蟲子都咬人。
我感到父母的過度保護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不敢向外探索。
猴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類文明的原動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英文諺語說:「好奇心使貓送命」,但是貓即使送了命,也壓抑不住牠的好奇心,
因為探索原是演化而來的求生功能。
實驗顯示猴子在沒有利誘的情況下,會孜孜不倦去開一個鎖,
即使鎖解開了,門後面並沒有食物,猴子仍會不停地嘗試,
只因為那是牠以前沒看過的東西。
所以著名的心理學家哈洛(Harry Harlow)說,學習不是為了報酬,
促使一個人學習最好的方式是激發好奇心,引起動機,讓他為了求知而去求知。
後來的實驗更進一步證實了這點:
一隻飢餓的猴子在學會複雜的選色作業後,密閉的窗戶就會打開讓牠看三十秒外界的景色。
其中一個窗戶外面是一盤水果,另一個窗戶外面是一個一直迴轉行進的玩具火車。
實驗者發現,猴子雖然也會貪婪地望著水果,但是更會選擇火車的窗口,
只因為牠沒有見過會自己動的火車。
在這個實驗中,玩具火車是摸不到也玩不到的,
看一眼純綷只能滿足猴子的好奇心而已,
這個實驗讓我們了解到,好奇心是動物的本性。
不知為不知
很多人認為小孩子不必知道太多,常以「你長大了自然會知道」來搪塞,
殊不知這句話不知使台灣失去了多少未來的科學家。
我很少看到台灣的父母坐下來說:「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怎麼說。」
親子一起查百科全書,不但不丟臉,還是最好的身教,
讓孩子無形中學到不知並不可恥,不知裝知才是不對。
在這個科技整合的二十一世紀,人不可能知道每一件事,
面對孩子的好奇心,我們應該鼓勵他,親子一齊探索。
孩子的大腦神經要充分發展,必須讓他自由去探索,接受環境不同的刺激,
因為經驗是決定神經迴路修剪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文章取自:小天下親子作家專欄
假日有許多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的綠地上玩耍,
遠望去真是一幅溫馨的親子遊樂圖,但是走近時,感覺就不對了,
耳朵裡聽到的都是「不要跑,小心摔跤」、「不要玩水,會把衣服弄髒」
「不要弄螞蟻,小心牠咬你的手」、「不要……」
幾乎全是抑制孩子活動的指令,令人十分不解。
其實,衣服髒了,洗一洗就乾淨了,
孩子本來就應該穿耐髒耐洗的衣服,遊戲才會盡興;
摔跤了,爬起來就是,沒什麼關係;
被蟲子咬了,下次就會小心,而且不見得每個蟲子都咬人。
我感到父母的過度保護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不敢向外探索。
猴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類文明的原動力,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英文諺語說:「好奇心使貓送命」,但是貓即使送了命,也壓抑不住牠的好奇心,
因為探索原是演化而來的求生功能。
實驗顯示猴子在沒有利誘的情況下,會孜孜不倦去開一個鎖,
即使鎖解開了,門後面並沒有食物,猴子仍會不停地嘗試,
只因為那是牠以前沒看過的東西。
所以著名的心理學家哈洛(Harry Harlow)說,學習不是為了報酬,
促使一個人學習最好的方式是激發好奇心,引起動機,讓他為了求知而去求知。
後來的實驗更進一步證實了這點:
一隻飢餓的猴子在學會複雜的選色作業後,密閉的窗戶就會打開讓牠看三十秒外界的景色。
其中一個窗戶外面是一盤水果,另一個窗戶外面是一個一直迴轉行進的玩具火車。
實驗者發現,猴子雖然也會貪婪地望著水果,但是更會選擇火車的窗口,
只因為牠沒有見過會自己動的火車。
在這個實驗中,玩具火車是摸不到也玩不到的,
看一眼純綷只能滿足猴子的好奇心而已,
這個實驗讓我們了解到,好奇心是動物的本性。
不知為不知
很多人認為小孩子不必知道太多,常以「你長大了自然會知道」來搪塞,
殊不知這句話不知使台灣失去了多少未來的科學家。
我很少看到台灣的父母坐下來說:「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上怎麼說。」
親子一起查百科全書,不但不丟臉,還是最好的身教,
讓孩子無形中學到不知並不可恥,不知裝知才是不對。
在這個科技整合的二十一世紀,人不可能知道每一件事,
面對孩子的好奇心,我們應該鼓勵他,親子一齊探索。
孩子的大腦神經要充分發展,必須讓他自由去探索,接受環境不同的刺激,
因為經驗是決定神經迴路修剪最重要的一個原則。
文章取自:小天下親子作家專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