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子作家/游乾桂

我想以慈悲為例,說明如何教出天使。

有一年,我受《講義》雜誌之邀,擔任Power教師獎的評審,
其中有位老師令人印象深刻,他最特別之處便是教孩子慈悲。

他用心良苦,打電話給每一位家長,希望學生花一學期的時間來體會殘障者的辛苦,
例如缺手的一周,缺腳的七天,手腳都無的一個禮拜……,
他拜託家長,這是體驗課程,務必請他們配合。

經過一學期的反芻,孩子撰寫了心得報告,
文詞中多了同理心、慈悲心,也懂得關懷人了,
這位老師實至名歸地得到了評審的肯定。

你也教孩子美德嗎?該怎麼教? 

一、用鼓勵增強善行:如果孩子幫忙別人能得到善意的回應,
                                          被當英雄、好人、好孩子,他便會持續這麼做了。

女兒看見一位瞎眼的老人家伸手向人要錢,
她提議我給一點時,我接受建議,並且告訴她:「你真慈悲。」
那一刻,她的慈悲心應該稍有增長。

兒子從水族箱中看見一隻被誤放進去的螃蟹,
從那一天開始,兒子便喜歡在上學前、放學後,欣賞螃蟹一會兒。
有一天,他忽然提議送牠回家。

 「嗯,會不會不捨?」
 「會呀,但牠媽媽更想牠。」

這話聽來窩心,我讚許他:「了不起,你真是個慈悲的好孩子。」
我們尋覓牠的家,最後擇定木柵某山區,
便開車與兒子彎彎曲曲地上山,約莫半小時,抵達一處秘密據點,
鬆開塑膠袋口,蟹便一溜煙似的跑了出來,很快地鑽進岩石砌成的石洞內。
這一天,我與兒子都好開心,但願,蟹也好開心。 


二、以身作則:許多研究證實,助人與慈悲的行為,可以透過觀察別人的示範中得來,
                              正因為如此,父母都該以身作則。

返宜蘭路過坪林,我把車子停了下來,帶著兒子下溪谷玩水,
兒子突然發現水中翻轉的波紋,直覺有東西在攪動。
我彎身拾起一根竹竿,將翻轉的黑影往岸上移,
原來是一隻烏龜,嘴裡掛著巨大的魚鉤,鉤得很深,皮開肉綻,發炎潰爛,看起來很痛,
我第一次覺得烏龜原來有表情,扭曲的樣子令人心疼。
我把牠撈上岸,試探性地拔了幾下,實在太深拔不出來,
我與兒子坐在岸邊苦思對策,最後我把手深入烏龜喉嚨用力搏,
兒子與我同心協力,終於拔出魚鉤。
我把牠稍做清潔後放在淺水邊,大約過了半小時,牠游出第一步,緩緩地潛入水中。
我發現兒子一直把這件事記在心裡,但盼一併埋下慈悲的種籽。

有一年夏天,我們一起溯溪,也遇上相似的事。
一個破漁網擱在溪邊,我示意兒子取出來,準備回程再扔,
卻發現網上纏住六條魚,其中三條已死,另外三條苦花活著,但被網纏得很緊。怎麼辦?
兒子拾來一個類似石刀的石頭,我在手上試磨一下,覺得滿利的,
我一刀一刀劃開網子,取出三條苦花,兒子挖了一個小水坑,做為暫置之處,
並且留一道缺口,以便牠們體力復原時游出。
溯溪回程,魚已游走,這件事兒子也記得牢。 


三、培養同理心:我常教孩子領略窮人的感受。

暑假我帶他到陽朔旅行,夜裡閒晃,
看見一群瞎眼的老人拉著胡琴,沿街行乞,悽悽慘慘,真是難受。
我們把手邊的錢分成很多份,每個老人家都給一點,發完為止。
我告訴兒女適可而止,量力而為。

我常不遮掩地讓孩子看見我的憂心與掛念,
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一事件、南亞海嘯蹂躪大地,我都難過得淚如雨下,
女兒勸我別哭,我回她想哭就哭,遇上悲傷而不能大哭者,人生之大不幸也。

八十三歲的老媽媽最近來家同住,體力明顯退化,連女兒都看得出來。
老人家入浴、出浴都得有人幫忙,女兒成了幫手,她很盡心地關照奶奶,
問我人老了都會這樣嗎?問我該怎麼幫奶奶的忙。

 「你覺得呢?」 
    「浴室太滑,應該改一改,修一修。」

我也正有此意,最好加一個水泥階梯,方便奶奶走入浴缸,
這個經驗至少讓她提早懂得關懷老人了。
美德一詞,說穿了就是一種善念,
善念必須學習,你做了,孩子看見了,這個社會便將多出一個有德之人。 


文章取自:小天下親子作家專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瑪莉 的頭像
    瑪莉

    瑪莉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