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養錦囊集 (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朋友mail過來的文章──《用心生活—朱台翔專欄》

要不撇清地教孩子愛我們                   ◎朱台翔

一個星期二的早上六點鐘,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早上六點打電話,一定有重要的事。
她才「喂!」了一聲,就直接說,頭一天晚上,心血來潮,檢查了一下乳房,
沒有想到,一摸,就摸到了一個硬塊。 
她住在台中,但,打算到台北的和信防癌中心檢查,問一下我的看法。

我說,就我對和信的瞭解,他們的病醫關係做得很好,
醫生、護士、工作人員都非常能站在病人的立場提供服務。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轉載】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74 期
作者:陳竫詒

負面思考,七五%來自先天遺傳與家庭教育。
九月英國威靈頓公學將開設幸福課,呼籲正面思考從小扎根。
父母給孩子最大的人生資產,是正面思考的習慣

兒童期的悲觀,是成人悲觀的來源
現代心理學權威——美國賓州大學教授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經過多年研究後指出。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作家/湯姆斯•費朗

有效的教養是了解與練習的結果!


當你準備對孩子說話時,不要一下子就跳進問題中,一心只想解釋給孩子聽。
當時間允許時,很多父母會利用提問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思考問題本身。
你也許可以這樣問孩子: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作家/湯姆斯•費朗

我們初次搬進自己的房子時,孩子都還小,
當他們在院子裡玩耍時,我常常在一旁看著他們。
但好像每五分鐘就會有事情發生,讓我必須出面調停,
譬如我得衝出去排解孩子的糾紛,或者糾正某些行為,
尤其週末時狀況特別多。這種情況讓我很沮喪。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Mail過來的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家寵他一輩子,不如出外被人寵一輩子

--------------------------------------------------------------------------------

◎李飛彤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我---蟹爸爸
昨晚看了東森s台的〝新聞啟示錄〞節目中探討主題:窮爸爸富小孩 
節目中有一位特別來賓他的想法我很認同 
他有有談到一本他自己的書,我雖然沒看過,
所以去網站找了一下資料,或許教養方面有所增長

           盧蘇偉的成長歷程和一般孩子不同,在他八歲時感染了日本腦炎,
           醫師告訴盧蘇偉的父母,即使救活了,也只是個植物人。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朋友電郵過來的文章分享

當你無法馬上回答孩子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直接脫口就說出「不知道」把問題敷衍了事,
因為這樣做會造成孩子慢慢失去對事物的求知慾與好奇心;
無形中更引導了孩子個性與人格,使得孩子在困境中,總是顯得容易放棄自己。

常常在我們渾然不覺得情況下,會用「不知道」等類似敷衍的話來回應孩子的問題,
這麼做不只會剝奪孩子的求知慾望,與對事物的好奇心;
且會影響你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讓你在他們心目中,越來越顯得無足輕重,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親子作家 / 洪蘭教授


我有一個學生,一年不見蒼老許多,問她近況,她憂心忡忡地說,
她的兒子與小叔的兒子同年,但說話能力發展得慢,她很怕被比下去,也不知該如何才好。 
其實,孩子的發育有一定的里程碑。
醫生診間牆上貼的發展圖表,是指在某個群體中,大部分孩子到達某個年齡時的發展程度,
它代表的是平均值,只是個參考數字。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親子作家 / 洪蘭教授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的孝順,
父親過世後,辭去美國的高薪回到台灣來工作以陪伴母親。
但是不到半年,她就來找我,請我想辦法找出為什麼她與母親不合,
她說每次母親一開口說話,她心中就好像有個火山要爆發,
她也知道母親很寂寞,很希望她多陪陪她,
她自己也很希望能對母親孝順,畢竟這是她回國的目的,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親子作家 / 洪蘭教授

一位朋友的孩子因恐懼上學而常逃學,
後因自殺在醫院中才被診斷出來為失讀症(dyslexia)。
她一夜之間老了十年,看到我,抱著我痛哭,
她說她哭的不是這個病,而是她冤枉了孩子這麼多年。
她一直以為孩子是懶、不長進、是廢物,不知道原來是病。
我聽了很感慨。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網路看到不錯的文章,也感觸良多,
大致內容如下:

小男孩有一個好朋友,小男孩從小就跟這個好朋友每天形影不離,
這個好朋友是 一隻小豬,而這個小男孩的爸爸是個以殺豬為生的屠夫,
小豬養大了,有一天會是爸爸要屠宰的對象。 

小男孩一直很怕小豬長大,他怕失去最要好的朋友。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作家/楊麗玲【圖‧文】


前陣子家中流理台因疏於保養竟然阻塞。
 
        一些菜渣在滿水位的水槽裡浮浮沉沉,
        怎麼看都覺得像是在嘲笑我。
        我照著通樂的指示,試了兩遍,誰知水管依然頑強抵抗,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作家/游乾桂


心理學家戴爾(Wayne Dyer)在他的著作《什麼是你真正想給孩子的?》一書裡提到:
「我們必須教導孩子,失敗不但是能接受的,
而且如果他們希望做為一個不受限制的人,失敗絕對是必經之路;
害怕失敗的人,通常對成就太過在意,他們傾向以外在成就評量自己成功與否,
以為金錢、文憑、獎賞才是一切,忽略了內在的意義。」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作家/湯姆斯•費朗


父母和老師在處理小孩的問題時,
最常犯的兩大錯誤就是:太多的說理,以及太多的情緒。

把小孩子當作小大人,希望以講裡的方式來溝通,
你可能是在做白工,甚至陷入「說理—規勸—理論—大吼—處罰症候群」中。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作家/游乾桂

我想以慈悲為例,說明如何教出天使。

有一年,我受《講義》雜誌之邀,擔任Power教師獎的評審,
其中有位老師令人印象深刻,他最特別之處便是教孩子慈悲。

他用心良苦,打電話給每一位家長,希望學生花一學期的時間來體會殘障者的辛苦,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作家/湯姆斯•費朗

生氣的人製造噪音;快樂的人保持沈默。
我們似乎天生就擺脫不了這種魔咒,
當我們被孩子激怒時,老是對他們喋喋不休,說一大堆教訓的話,
但當他們表現良好時,我們卻保持緘默,吝於讚美。

假設十月的一個周日午後,我正在看電視上的美式足球賽。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在廣播裡無意間聽到這個小故事,覺得十分的有意義
今天在網路上搜尋到完整的內容,放上來分享給更多人。


                                     釘子的故事

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於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
並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後院的圍籬上。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親子作家/洪蘭教授

夏日訪友,發現她在生悶氣,
她兩個孩子的個性南轅北轍,老大不肯動,只愛看書,
她規定他每天要去外面四十五分鐘才可以進門,
他竟然懷中揣本書,坐在樓梯口看,時間一到了就進來;
老二完全相反,從眼睛睜開到上床都在外面打球,
一個是推不出去,另一個是叫不進來,她很懷疑是不是抱錯了孩子,個性這麼不一樣。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作家/洪蘭教授

假日有許多母親帶著孩子在公園的綠地上玩耍,
遠望去真是一幅溫馨的親子遊樂圖,但是走近時,感覺就不對了,
耳朵裡聽到的都是「不要跑,小心摔跤」、「不要玩水,會把衣服弄髒」
「不要弄螞蟻,小心牠咬你的手」、「不要……」
幾乎全是抑制孩子活動的指令,令人十分不解。
其實,衣服髒了,洗一洗就乾淨了,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子作家/游乾桂

考試到底給人什麼?

首先是二分法。我們習慣把事件一分成二,
好的、壞的,優的、劣的,聰明、不聰明的……
是嗎?萬事萬物都可一分為二嗎?
當然不是,但考試往往要求孩子從中挑出對錯,有思考力的孩子便因而陣亡。

瑪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